北京VS上海:全面分析哪个城市更适合你栖息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柯视角 Author 柯谈
(本文主人公在湖北长大,读书课时曾经非常向往北方,如愿去北方读大学+工作了7年多,2017年搬到上海生活。)
华小略说
北京和上海,一个政治中心一个经济中心,中国人心里的红玫瑰和白玫瑰。它们的关系如同肯德基隔壁的麦当劳,耐克对面的阿迪达斯。它们是所有社会生存类话题的常客,也是绝大多数城市比较文章的主角。它们集聚了最丰厚的商业社会文化资源,城市性格却截然不同。而选择不同的城市,可能就决定了你不同的人生。
那么北京和上海,到底谁更适合你呢?
前阵子见一个老朋友。我们上一次见面还是在北京,那时他从上海去了北京,而我即将离开北京前往上海。
转眼一年过去,他依旧在北京生活,却想重回上海。而我当初抱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上海,却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。
聊起北京和上海来,我们都有太多话想说。
和这位朋友一样,刚去北京时,我们都是满心好奇与惊喜,像挖掘宝藏般,一点点探索这座城市的奇妙。但真正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后,我们开始感到无奈,并想念南方。
在北京生活三年多,我从来没想过要留下来。在上海生活一年多,我却想留下来。
因为在我的感受中:北京是一座年轻时奋斗的城市,上海则更适合生活。
也许很多人此刻正在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中徘徊不定,那么作为一个在两座城市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,我今天就用这篇文章,从不同维度说一说两座城市的深刻感受,希望能给犹豫不决的人多一些参考。
01
居住环境:
北京的租房市场 一度让我很崩溃
刚去北京时觉得什么都好,只有一点不好:租房。
不论是官方租房网站,还是豆瓣上的一些租房小组,冒充房东和转租者的房产中介一抓一把,你必须火眼金睛,才能在茫茫中介中找到那个真正的房东。
相信每个刚到北京租房的年轻人都有过这种经历:
在网上看到一个房东在找房客,一个电话打过去,对方问你“哦,你看的是哪里的房?”
不用怀疑,这种多半是冒充房东的中介或二房东。
如果你想在网上找个便宜点的中介帮你找房,还要做好真实房源和照片天差地别的心理准备。
我刚去北京找房时,曾经在网上看中一间次卧,照片看上去精致干净。去了以后对方把我领到一栋老旧楼房里,打开次卧的门一看:
水泥墙,破课桌,学生宿舍的上下铺,十平米都不到的黑洞洞空间,感觉像在监狱里。
那个声称自己是房东的人,其实是一家不知名地产公司的人,我当下就头也不回地走了,毕竟下班后看一次房也挺花时间的。
此后,我在网上找房都多了个心眼,也多了很多经验。在北京找房简直就是一个与中介斗智斗勇的过程,每次找房都找得我心力交瘁。
有的人可能说,你多花点钱找中介不就完事了吗?如果是刚毕业没多久的上班族,可能还真舍不得花那个中介费。
毕竟北京好一点的中介公司,中介费都是一个月房租。
而便宜的中介,遇到流氓的几率非常高:不退押金、住到一半把你赶出去、房东提前收房……都有可能遇到。
我当时有个同事,房子租了还没三个月,就被房东赶了出去,都不给找下一处房子的缓冲时间。中介不愿意退多余的房租和押金,还非常横,完全不怕你告他……
下图是我在百度搜索关键词“北京黑中介”后,出现的最新一篇揭发黑中介帖子的截图,大家可以感受下黑中介的猖狂。
当然,并不是说上海就没有黑中介了,坏人哪里都有,只是多少问题。
在百度分别搜索北京和上海的黑中介贴吧,“北京黑中介吧”的帖子数是“19194”,上海的则是“2080”。
我曾经说过,如果有一天离开了北京,一定是被变态的租房市场气走的。其实除了租房市场,还有很重要的一点:北京的房子性价比太低。
据我了解,2015年的北京,哪怕你花2000多租了一间次卧,也很难租到装修看得过去的房子(四环外的偏远区域除外)。
我之所以每次找房都找很久,就是因为很多房子不是公共区域脏乱差,就是小区楼道破旧不堪。
直到现在,我还能回想起很多个在不同的房子里看到挂满衣服的客厅、塞满垃圾的电视柜、发黑的浴缸,和昏暗破旧的走廊的瞬间。
你花了很多钱,却住不上一个至少看上去舒适体面的空间,会觉得自己真的是在生存,而不是生活。
当然,对于不缺钱的人来说,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。只要有钱,再好的房子你也找得到。
决定来上海前,我对比了豆瓣租房小组上,北京和上海类似地段、房型的价格和照片,看完之后得出结论:同样的价格,在北京简直像住在贫民窟。
上海弄堂里的一些居民楼
真正开始在上海找房后,身边的朋友都建议我直接找中介。我的第一反应:为什么找中介?是觉得自己钱多还是不怕坑?
后来才知道,上海的房产中介公司大多正规守信,而且中介费只收一个月房租的30%。
我听完立马惊呼“这么便宜?我要找中介。”
事实证明,中介帮我找房的体验非常好。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花出去的中介费应该享有的服务,几名中介也都非常敬业、高效、按规矩办事。
我终于不用再把时间花在提防被坑,和中介斗智斗勇上了。
花了一周时间就找到了性价比很高的房子,交通便利、装修干净整洁、房东人也很好,是个非常守信的上海老太太,在很多人竞争的情况下,不仅降价租给了我,过了一年也没涨房租。
我终于有了一种生活在大城市的感觉,不用再为房子四处奔波,也不用被破旧的楼道和脏乱的客厅影响心情了。
02
人际关系:
江湖气vs疏离感 不同城市不同活法
北京和上海都是大都市,但是人群种类差别很大。
北京北方人多,上海江浙沪人多。
北方人仗义、豪爽、不拘小节,做事喜欢拉帮结派,讲究哥们儿义气,非常江湖气。
这种江湖气很多时候会让你觉得人与人的关系简单直接,陌生人之间也很容易成为朋友,这是北方当初最吸引我的一点。
有一段时间,我很喜欢这种敞亮的人际关系。你会遇到很多热心肠的朋友,遇到困难时,看到有人无条件地帮你、关心你,还是挺温暖的。
但有时又会觉得,有些所谓的哥们儿义气,也挺有压力:有时候,你不得不为了所谓的场面请自己不想请的客,为了所谓的义气帮不想帮的忙。
之前采访一个从深圳去北京工作的朋友,她说“有些所谓的仗义,有时候想想挺不要脸的。”
因为总有一些以仗义之名占小便宜、钻小空、用感情绑架你的人,让你不得不帮他。
“我在这边遇到的骗子太多了,完全不按规矩办事,签了合约也没用,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被骗了多少钱。”那位从上海去北京的朋友说,她无比怀恋上海人的契约精神。
而上海人遵守契约精神的另一面,是被很多人诟病的“斤斤计较”“小气抠门”:
朋友一起出去玩,相比于请客,更喜欢AA,精确到几毛几角,谁也不欠谁的;有些人不会轻易答应帮忙,但只要答应了就会尽可能帮你。
我刚到上海有一阵子还十分不习惯,觉得“都是朋友,有必要分得这么清楚吗?”
但是待久了以后发现,这种“斤斤计较”是双向的:你别想从他那儿占到什么便宜,他也不会图你什么。
他们特别害怕欠了不该欠的人情。我有一次去找房东拿办居住证的资料,因为觉得麻烦她了,就买了一盒营养品带去给她。结果她死活都不肯收,给我送完材料就走了。
还有一次我去日本旅游,房东托我带两盒眼药水,回来后我说没多少钱不用给了,房东也是坚持把钱塞给了我。
有时我会觉得什么都分得清清楚楚,是不是少了点人情味。有时又觉得,对于我这种拒绝困难户而言,谁也不欠谁的关系,也省了不少麻烦事。
当然也不是说上海人就不会请客,他们也会请,只不过大多要事出有因。
上海有句方言叫“拎不清”,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看不清形势,不懂规矩。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,他们都很反感那个“拎不清”的人。
你可能会说,这样岂不是太冷漠?人与人之间一点羁绊都没有?
这也是我来上海之前最大的顾虑。和很多人一样,我印象中的上海排外、精英主义、追求精致、人情淡薄。
事实是:和北京比起来,在上海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实疏离很多。相比集体活动,大家更喜欢2-3人的小聚会,或者只专注于自己的私人生活。
在北京工作时,同事们经常下班后还约着一起出去聚餐,团建得非常频繁,参与度也很高,你如果不参与反而显得不合群。
但是在上海,下了班大家都各回各家,聚餐团建经常有人缺席,很难组织起来。
对于喜欢热闹的人来说,也许会觉得太过孤独冷漠。但是对于那些本就不热衷社交的人来说,却正合他意。
但这并不代表你在上海交不到朋友。神奇的是,我来上海后,反而交到了更多朋友。相比于很多人的大聚会,我更愿意参加2-3人的小聚会,可以进行深入交流。
最后我想说,我认识的大部分上海人,没有因为我是外地人就排挤或看不起我的,大部分人都很好相处。当然,我认识的北京人也一样,没有遇到过排外的。
所以很多时候,一座城市的人怎样,适不适合你,听别人说再多也没用,只有你去亲自感受了才知道真实的他们是怎样的,以及你是否适应那样的生活。
03
城市建设:
北京大到怀疑自己是否真的住在北京
有一种说法是:在北京,不住在同一个区的情侣都是异地恋。
刚去北京时,觉得北京真的好大啊。不用跨区,在路上都要花掉一个多小时的交通时间。如果不幸跨区,出一次门,仅单程就要花掉两小时,就像进行了一场短途旅行。
在北京工作时,我住在西大望路,公司在798附近以堵车闻名的大山子路口,每天上班单程耗时接近2小时。每天早上我7点起床,晚上十点后到家,常常回到家里就累得什么也不想做。
后来我决定:以后无论在哪里工作,都要住在离公司半小时车程以内的地方,这样才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生活的幸福感。
然而通勤时间的长短的确减少了,生活中的出行时间却依旧很长。
后来,我住在北京的东北四环,周末却基本活跃在中间的二三环。因为工作原因,偶尔也要去一趟西北四环外活动。可怕的是,去这些地方的起步时间动辄就1个半小时以上。
那么,问题出在哪里呢?
北京有14个区(2个县),人口的分布和经济发展却极度不均衡。大部分人居住在三环外的城区,这些人中北漂者居多。但北京繁华的中心区域却集中在二环、三环内。
东城区、西城区和朝阳区集中了大量商业中心、娱乐设施和旅游景区。海淀区集中了一批互联网公司和高等学府。
除了这几个区,其他区域几乎没什么繁华地段,毫不夸张的说,很多非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几乎和三线城市一般。
但大部分外地人都住在3环外的区域,这使得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往中心跑。
城区的中心化太过明显,是北京城市建设中的一大缺点。这使得生活在非中心城区的人,常常会产生一种错觉:我真的生活在北京吗?
在这方面,上海处理得要好很多:
上海的中心城区并不集中,几乎每一个区,都能找到一两个相对繁华的“副中心”。
比如浦西的黄浦、徐汇、静安、长宁,都是很繁华的区。东边的浦东有陆家嘴、张江科学城,北边有五角场等。
这些区域几乎包括了大部分人平时工作和娱乐会去的地方,因而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也相对分散。
显然,北方城市更加开阔与粗犷的城市规划特色,在讲求供应密度的便利性建设上确实不占优势。而在上海,从浦东国际机场到虹桥国际机场横穿整个城市坐地铁也仅仅需要1.5小时,这还不包括磁悬浮、机场大巴等更快捷的交通。
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·格莱泽就曾说过:城市并不仅仅是高水准收入而已,城市同时也要能够提供健康、文化的创新和自由。生活的满意度在城市中也非常重要。
搬到上海生活后,我的出行起步时间缩短到了30分钟,远小于北京一个半小时的出行时间。
这使得我周末更愿意往外跑,不会因为距离给出行造成心理上的负担。也因为不同区域都有相对繁华的中心,不会产生“我并非生活在上海”的错觉。
另外,不得不提的是:上海的街道规划和建筑设计小巧精致,视觉上的赏心悦目的确能带来心情上的愉悦。北京的街道和建筑则粗旷、“接地气”很多。
如果你是在意城市外观的“视觉控”,应该会更喜欢上海。
04
生活舒适度:
饮食、气候和24h便利店 让我留在上海
1. 气候的好坏,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情
当初选择离开北京,除了交通原因就是气候上的不适应了。由于出身于南方城市,我更习惯长江以南的湿润气候。北京秋冬的干燥,总能让我脱一层皮。
北京的冬天最可怕,不止是气候上的干冷,还有每隔两三天就出现一次的雾霾,整座城市灰头土脸,走在街上满眼都是白色的口罩,说不影响心情是假的。
2017年,我在北京经历过一次雾霾爆表后搬到了上海。
刚搬过去时没什么特殊的感觉,直到有一天中午吃完饭,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,抬头看见蓝得发亮的天空,想起我已经很久没有为一次难得的好天气而雀跃到发朋友圈了,才突然意识到——原来我已经很久没见过雾霾了。
但是对于很多北方朋友来说,冬天没有暖气的南方简直是人间地狱,对比之下,他们更愿意忍受雾霾。
2. 便利店带来的不止便利,还有安全感
还在北京生活时,杭州的朋友来北京玩,总会吐槽北京的奶茶店和便利店太少。那时我还不以为然,觉得对生活也没什么影响。但是当我在上海生活一段时间后,就彻底爱上了便利店。
24小时便利店之于一座城市,带来的不仅是便利,更是安全感。它看上去并非生活必需品,但只要在那里,就会让你心安。
因为它是一个餐厅、生活超市、报刊亭、零食铺的集合,无论你何时出了状况,都能满足你的需求。
而上海是全国24小时便利店最多的城市,几乎每个小区和街区周围,都会有1-2家24小时便利店。而北京面积是上海的两倍,便利店却只有上海的一半多。
对于现在的我来说,习惯了走几步就有一家便利店的生活后,如果哪座城市没有24小时便利店,真的难以接受。
3. 物价水平:上海是全中国最“贵”的城市
虽然上海在生活便利性上比北京有太多优势,但不得不说,便利的另一面是“物价高”。
作为全球排名前五的金融中心城市,上海的物价甩出北京一条街。
在北京,没有钱也可以活得相对自在。因为物价低的区域和便宜的街边小馆还是挺多的,有些甚至和二三线城市的水平差不多。
但是上海不同城区之间的物价水平相对平均,在城区的中心地段,吃一顿午餐至少要花30-50元以上,如果一天都在外面吃饭,多的时候一天仅吃饭就可以花100多元。
但是在北京,十几至二十几元的餐厅比比皆是,每个区都可以找到很多家便宜的苍蝇小馆。
所以很多人才会说:在北京,穷人也可以活得自在。但是在上海,没钱就活得憋屈。
4. 饮食:享受生活,体现在“吃”上
吃得好最容易在瞬间提升一个人的幸福感。胃感到满足了,心情就不会太差。
虽说北京也有不少美食,但早餐的种类有些单调:馒头、包子、煎饼果子……每星期都是那几样不断重复,时常觉得根本没得选择。但是在我的老家湖北,光早点就丰富得有十多样,每天都能变着花样吃。
我在北京时的美食需求,大部分都靠去一些南方人开的餐厅吃饭解决。我尤其喜欢去吃湘菜馆和川菜馆,每吃完一顿,都像过节一样开心。
对比之下,上海人的会生活很大程度体现在会吃上,有时间好好品尝美食,这本身就是有时间享受生活的一种体现。
上海不仅便利店多,早餐的选择,各式餐厅和奶茶店、甜品店、咖啡店也多。
会享受的上海人热衷于喝下午茶,很多网红奶茶店的总部也大多在上海,比如一点点、喜茶、鹿角巷等;咖啡也几乎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必需品,各种精致小巧的咖啡馆布局在城市的大街小巷,成为了城市小资气质的一部分。
这里仅拿一个数据举例:2018年,星巴克在上海的门店数量是北京的近3倍。
民以食为天,在我看来,美食的丰富,非常给一座城市加分。
除了生活的舒适与便利,上海“摩登”“时尚”的城市气质也是吸引年轻人的一个重要加分项。
同时,上海还是全球知名品牌的“首店聚集地”。号称“世界上最好吃汉堡”的Shake Shack于2018年在上海新天地开出中国首店;当时全球最大,亚洲首家的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选择在南京西路开业。爱马仕、路易威登、Vera Wang等奢侈品牌登陆中国时,上海也是首选。
充斥着一线大牌的购物中心遍布全城,是90后对上海这个摩登繁华大都市的第一印象。截至2019年5月底,上海比北京多开了53个3万㎡以上购物中心,购物中心内可选择的品牌数量也多出近3成。
上升到要满足精神生活的更高需求,上海同样立稳了欲望都市的“城设”。无论是文学、资讯及其他泛阅读,还是运动、美妆等自我关爱,亦或是旅拍、智能家居等生活新鲜感层面,上海都展示出足够的热情和闲趣拥抱生活。
在文娱活力方面,“娱”的所占比重也要远远高于“文”。“时尚新潮”“热爱生活”的城市气质是上海的精神内核。
05
工作机会:
北京完全碾压上海
多年前,网络上就对比过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的互联网业,得出的结论是“上海没有互联网”——这也是当初我想从北京搬到上海时最让我纠结的地方。
北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硬实力上。虽然在GDP总量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、线上消费总额等方面,北京稍弱于上海,但由于少了近300万人口,人均指标上北京稍胜于上海。
细数那些让大学毕业生垂涎的知名企业,北京的中国500强企业数量是上海的3倍,新经济上市公司(包含TMT、互联网、医疗技术等高科技行业)数量比上海多三成,独角兽公司数量和创业能级比上海翻倍。
而根据智联招聘数据,上海的大公司(员工数量在1000人以上)招聘需求数量差不多是北京的3/4,应届毕业生员工的招聘需求也少了约10%。而在所有招聘岗位中,年轻人更偏爱的前沿行业占比数字,上海也比北京要低约15%。
尤其是在IT服务、计算机软件等领域,上海的岗位占比比起北京少了约三成,媒体/出版/影视/文化传播行业也不到北京的一半。
如果你混互联网圈,最好去北京。国内第一梯队互联网公司的总部大部分驻扎在北京,在那里找工作,你的选择机会多很多,总部的晋升空间和资源也比分部大很多。
如果你混传媒圈,最好去北京。北京既有多所高等传媒学府持续不断地为当地输送人才,还聚集了大部分知名媒体公司,对于传媒圈的人来说,人脉和圈子尤其重要,脱离了大环境,很难获得好的发展。
如果你混文化娱乐圈,最好去北京。理由自不必我多说,大多数影视公司、明星艺人、影视表演类高校都在北京。
如果你混艺术圈,也适合去北京。北京的包容可以容纳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,并且总能找到欣赏它的人。
但如果你想混金融圈,更适合来上海。作为世界排名前五的金融中心,上海聚集了很多知名金融公司的总部。
如果你想在外企工作,也可以选择上海。上海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,很多外企喜欢把亚洲总部设立在上海。
虽说北京外企也不少,但是无法在数量上和上海抗衡。最直观的对比是,走在路上看见外国人的频率,上海比北京高很多。
经过上述对比你会发现:在工作机会上,北京完全碾压上海。毕竟作为中国的首都,最好的资源和人才都集中在那里。
但是人才和资源的过于集中也一度让北京这座城市超负荷发展,随之而来的是房价的居高不下、竞争压力的加大、空气和交通的恶化等问题。
所以说,北京虽然给很多人的人生增添了丰富的阅历和难忘的回忆,也给了很多人压力与磨砺。
06
双城记:
不分伯仲
近日,第一财经和DT财经在《2019年中国青年理想城报告》里发布了“城市青和力发展指数排名”。
这个指数是用中国100座城市作为研究样本,用“青和力”来指代一座城市吸引年轻人的能力,也可以理解为一座城市有多值得年轻人前往的量化评估。
最终,将城市发展能级(15.9%)、工作机会含金量(16.0%)、居住便利度(15.0%)、商业资源偏好(11.2%)、环境友好度(4.4%)、自我成长氛围(14.4%)、生活新鲜感(10.1%)和文化娱乐活力(13.0%)八大指标按照不同权重计算得出“城市青和力发展指数”,排名前 15 的城市依次如下:
其实,和大家多年来的直观感受是一致的,上海北京仍然是全国最受年轻人向往的城市,并且遥遥领先于其它城市。
这篇文章没有刻意褒贬任何一座城市的意思,只是将自己最直观的感受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。
北京聚集了很多有趣又有才华的人,上海聚集了很多会赚钱、会享受生活的人。
如果要根据工作机会选择城市的话,个人觉得年轻的时候更适合去北京闯一闯,积累大公司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,多结交些有意思的朋友。以后就算离开了,也是一笔在其他地方得不到的人生财富。
上海当然也适合奋斗,但相比于北京,始终少了点狼性。在上海,大多数人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,很适合会享受生活的人居住。
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,城市亦是如此。北京和上海,你喜欢哪里或者不喜欢哪里,都完全不会改变它强大的影响力,最关键的还是哪座城市更适合你。
愿每个人都能生活在自己喜爱的城市,自得其乐。
———— e n d ————
推荐阅读
【原创】中国VS东南亚:最终谁能留得住摇摆的制造业巨头【原创】未来已来,何以竞胜(上):“十四五”大局大势全析【原创】大国大城大格局:沪深“双子星”背后的中国梦和全球梦
【原创】未来动力:从18个自贸试验区看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战略布局
【原创】未来已来,何以竞胜(下):大尺度大视野编制“十四五”规划
【动态】胡润全球独角兽榜:中国独角兽企业首次超过美国(附榜单)